-
孩子还小不会有心理问题?细数家长常犯的心理教育7大“错”!
来源: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时间:2024-05-23 09:48:57 -
与以前相比,如今校园中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明显增多了,注意缺陷多动障碍、焦虑、抑郁、品行障碍……对于这些常见的心理问题,不少家长在对待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上还存在很多误区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最典型的几种……
家长对待心理问题的误区
01 忽视问题的存在<<<<
家长可能将孩子的多动行为简单归结为活泼好动,或将焦虑、抑郁、对抗情绪误认为是青春期叛逆,认为这些问题会随时间自然好转,忽视了这是心理问题的表现。
02 孩子还小,不会得心理疾病
很多家长觉得,孩子还小,不会抑郁、焦虑或得其他心理疾病的。但其实有一半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在14岁之前就会出现最初的症状。
儿童和青少年经常被诊断出注意缺陷/多动障碍(ADHD)和焦虑症。此外还有双相情感障碍、抑郁症也是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。
03 打骂式教育法<<<<
一些家长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或负面情绪,简单粗暴地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,认为孩子是自己的,想怎么管就怎么管。
殊不知,粗暴对待孩子不仅会增强孩子的叛逆心理,还会削弱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尊重和威望,使孩子产生不良心理,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,如憎恨父母、和父母对着干、逃课厌学、崇尚暴力、自伤自残等。
04 过分溺爱或批评<<<<
过分的溺爱可能会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,变得过于以自我为中心,不利于培养责任感和适应社会规则的能力。而过度的批评则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,影响其心理健康。
05 对心理治疗有偏见<<<<
有些家长对心理治疗依旧持有偏见,认为只有有精神病的人才会去,还有些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有心理问题的现实,从而延误治疗时机。
事实上,心理治疗的目标是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,不再需要治疗或药物。大约90%患有焦虑或抑郁的孩子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有明显好转的。
#热点引擎计划#
06 对孩子接受心理治疗的依从性差
心理问题一般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,相应地,想要解决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。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,采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,治疗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。短则几周,长的可能需要数年。
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随意增减孩子的药量,甚至存在私自停药,或不及时带孩子进行复查,拒遵医嘱等行为,影响孩子康复进程。
07 忽视外界环境因素<<<<
家长可能未能充分认识到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、学校环境、同伴关系等因素对孩子心理状态的影响,忽视了这些外在因素在精神心理问题形成中的作用。
要知道,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,很多时候,家长是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和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的。
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,很多内因外因都会引起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,如家庭因素、学习压力、同学关系等。
咱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孩子沟通,留意孩子是否有反常行为,或主观情绪出现莫名失落、或存在社会适应性障碍,如难以融入集体等情况出现。
心理问题不是感冒,哪怕不干预都可能自然痊愈。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终身,所以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。
如果遇到家长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况,建议可以前往苏州平江医院心理门诊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,及时调整和控制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遵照医嘱系统治疗,积极配合干预。
- 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