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孩子为什么总是脾气不好?看完你就知道了
来源: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时间:2024-08-29 10:08:22 -
一个三岁大的孩子躺在玩具店门口大哭大叫,撒泼打滚,任凭父亲怎么哄,孩子就是躺地上不起来,引来过往路人的频频侧目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孩子无端发脾气的情况,这让许多父母感到困惑和无助。
然而有时候孩子发脾气并是无理取闹,而是因为这三方面诱因。
01
孩子的脾气,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
闺蜜不止一次诉苦:
“她家两岁的孩子开始越来越不听话。让他往东,偏要往西。破坏性强,喜欢摔东西。在家里翻箱倒柜,一不合心意就大喊大叫。”
想要做的事情坚决要做到,否则就大哭大闹。即使在公共场合也坐地耍赖、打人,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,不愿意跟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,又喜欢枪别人的玩具。
每当孩子发脾气时,怎么都哄不好,闺蜜为此很苦恼。
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行为,家长们需要注意,他们并不是无理取闹,而是进入了“儿童叛逆期”。
《儿童叛逆心里学》中指出:“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,“我”字当头,想着反抗权威,这就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,孩子表现的比较激烈,寻求强烈刺激,以发泄心中的不满。”
所以,孩子的这些行为并不是任性,而是自我意识的觉性。他们只是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探索自己可以做什么,所以才会出现无理取闹,脾气变大的现象。
孩子发脾气,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力,想要自己被在乎,被爱的感觉。
此时,做父母的需要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,支持他,鼓励他。
当孩子发脾气时,父母可以试着这样做:
不要马上讲道理,先让孩子冷静下来。等孩子情绪平稳了,提出新的办法转移注意力。
如果孩子到处扔东西,假装没看见,继续做自己手头的事。孩子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,自然会停止自己的行为。
帮助孩子正确排解情绪,才能使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机制,孩子才能心理健康的成长。
02
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养不出好脾气的孩子
亲戚家有个十岁大的孩子,父母对他十分头疼。平时跟妈妈顶嘴,妈妈让写作业,就玩游戏。妈妈若说他两句,要么摔门而出,要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管教。
对旁人也十分冷漠,你跟他说话,有一言搭一语,然后自顾自的玩手机。
亲戚朋友不仅唏嘘,怎么小时候一个听话的乖孩子,如今变的如此没礼貌、不服管教。
然而孩子变成这样,原因就在于他的父母。
在孩子小时候,父母因感情不和,经常吵架。每次吵完架,他的妈妈就变得十分暴躁,把情绪都发现在孩子身上。
孩子从小就受到妈妈的谩骂和毒打,对妈妈积怨已深。受妈妈的影响,变成如今不服管教、我行我素的脾性。
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“强迫性重复”,指的是有的人会故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,去重复类似自己经历过的痛苦。
长期被父母的坏情绪浸染,孩子也会不知者不觉中受到感染,变成跟父母情绪一样的人。
《家庭教育学》中提出:“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、情感、和内心的激情,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,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。”
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,才能养出积极乐观的孩子。
白岩松曾说过:“为人父母要小心你的思想、语言、行动、因为这些会变成孩子的性格,也会变成他的命运。”
如果在孩子面前感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,你可以尝试躲起来,等到心情平复再面对孩子。
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,在孩子面前,保持和颜悦色,是做父母的基本修养。
03
被溺爱的孩子更容易用情绪“绑架”父母
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事件:
女孩8岁,身边所有人都要顺着她的心意。想要的东西必须得到,家里的饭菜永远要顺着她的口味。如果哪天不开心了,妈妈就要放弃工作陪她散心。否则就闹情绪,躲起来掉眼泪。
父母也想过抵抗,不再事事顺着她,但每次看见孩子伤心难过流眼泪的样子,就又心软下来。一次次妥协,满足她的所有要求。
而女孩现在任性的性格,跟妈妈对她小时候的溺爱脱不了干系。
女孩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。妈妈生下第一个孩子时,因为自己工作的缘故,把孩子交给奶奶带。因没有参与第一个孩子的成长,时常觉得对其有所亏欠。所以把自己没能给到第一个孩子的物质和爱,都弥补给女孩。
在女孩小时候,对女孩的要求百依百顺,不管女孩的要求是否合理。每次亲戚朋友提醒她,不能太惯着孩子。她就反驳:“孩子长大后就好了。”
然而女孩越长越大,却没有如她所想变得懂事,反而变本加厉的对父母进行索求。
苏联著名教育学家、作家马卡连柯曾经说:“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的不够,子女就会感到痛苦,但是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遭到毁灭。”
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,但是要爱的有分寸、有原则。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他们会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。
作为父母,我们自然希望满足孩子的每一个愿望,给予他们最好的一切。
然而,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,我们必须要学会拒绝,才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
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,离开父母进入社会,不要让溺爱,阻挡孩子的成长脚步。
写在最后
孩子的脾气不好,并非无理取闹,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。
作为父母,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。
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,控制自己的情绪,避免过分溺爱。
当孩子发脾气时,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,帮助他们成长为情绪稳定、性格健全的人。
- 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