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 >  太原哪里职场心理咨询比较好  >  职场 “躺平” 还是 “内卷”?心理平衡才是关键

职场 “躺平” 还是 “内卷”?心理平衡才是关键

来源: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 时间:2025-09-04 09:00:47

  “看到同事加班到深夜,自己不敢准点下班,哪怕没事也要熬着,生怕被说‘不努力’;明明不想参与‘内卷’,却又担心被淘汰,只能跟着卷,身体累到透支,心里满是焦虑;试着‘躺平’了一段时间,不拼业绩、不抢机会,却又因‘没进步’‘收入没增长’陷入自我怀疑,总觉得‘这样下去不行’……” 如今的职场中,很多人都在 “躺平” 与 “内卷” 之间反复纠结:卷,怕身心俱疲;躺,怕落后淘汰。这种两难选择像一块 “心病”,让人在工作中找不到舒适的状态。从心理学视角来看,职场的核心不是 “非躺即卷”,而是找到 “心理平衡”—— 既能在工作中实现价值,又不让自己被压力裹挟,这才是职场长久发展的关键。​

  一、“躺平” 与 “内卷”:看似对立,实则都藏着心理困境​

  很多人觉得 “躺平” 是 “摆烂”,“内卷” 是 “努力”,但实际上,无论是过度 “躺平” 还是盲目 “内卷”,背后都藏着未被解决的心理问题,长期下来都会影响职场状态与心理健康。​

  1.盲目 “内卷”:在 “攀比与焦虑” 中消耗自己​

  职场中的 “内卷”,本质是 “无意义的过度竞争”—— 为了 “比别人好”,投入远超必要的时间和精力,却未获得相应的价值提升。比如,同事加班到 8 点,自己就加到 10 点,哪怕工作早已完成;别人考了 “无关紧要的证书”,自己也跟风去考,哪怕对职业发展毫无帮助。这种盲目内卷的背后,是 “攀比心理” 与 “焦虑感” 的驱动:害怕 “被落下”,所以必须 “比别人更努力”;担心 “被淘汰”,所以不敢 “有丝毫松懈”。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长期处于这种状态,会导致 “心理资源过度消耗”—— 注意力难以集中、情绪容易暴躁、对工作逐渐失去兴趣,甚至出现失眠、焦虑等心理问题。更可怕的是,盲目内卷会让人陷入 “努力却无成长” 的陷阱,看似 “很拼”,实则只是在 “重复劳动”,不仅无法实现职业突破,还会逐渐磨灭对工作的热情。​

  2.过度 “躺平”:在 “逃避与懈怠” 中迷失方向​

  职场中的 “躺平”,最初可能是对 “内卷” 的反抗 —— 想通过 “不拼不卷” 缓解压力,但过度躺平会逐渐变成 “逃避”:对工作敷衍了事,能推就推;对职业发展毫无规划,“过一天算一天”;甚至放弃学习新技能,任由自己 “原地踏步”。这种状态背后,是 “习得性无助” 与 “价值感缺失”:因长期内卷受挫,觉得 “再努力也没用”,所以选择放弃;因找不到工作的意义,觉得 “拼不拼都一样”,所以陷入懈怠。长期过度躺平,会让人逐渐失去 “职场竞争力”—— 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节奏,无法应对工作中的新挑战,一旦遇到裁员、行业变动等风险,很容易陷入 “失业危机”;同时,“无所事事” 的状态也会导致价值感缺失,让人觉得 “自己毫无用处”,进而引发自我否定、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,形成 “越躺越丧,越丧越躺” 的恶性循环。​

  二、职场 “心理平衡”:不是 “中间状态”,是 “自我适配” 的智慧​

  很多人觉得 “心理平衡” 是 “既不卷也不躺” 的中间状态,其实不然。职场心理平衡的核心是 “自我适配”—— 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、能力边界、心理承受力,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,既不盲目跟风内卷,也不消极逃避躺平,让工作与生活、个人成长与心理健康形成良性循环。​

  1.平衡的核心:“以目标为导向”,而非 “以他人为标准”​

  心理平衡的关键,是摆脱 “他人标准” 的束缚,建立 “自我目标” 的导向。比如,别人追求 “快速晋升”,你更在意 “工作与生活的平衡”,那就不用跟着卷 “加班时长”,而是专注于 “高效完成工作”,准时下班陪伴家人;别人热衷 “考各种证书”,你更想 “深耕专业技能”,那就不用盲目跟风考证,而是把时间花在 “提升核心能力” 上,比如学习行业前沿知识、积累项目经验。这种 “以目标为导向” 的状态,能让你在工作中保持 “清醒”—— 知道自己 “想要什么”,明白自己 “该做什么”,不会因别人的选择而焦虑,也不会因暂时的压力而放弃,从而在工作中找到 “掌控感”,减少盲目内卷或过度躺平的可能。​

  2.平衡的本质:“接纳不完美”,允许 “弹性调整”​

  职场心理平衡不是 “一成不变的完美状态”,而是 “允许弹性调整” 的动态过程 —— 接受自己 “偶尔会卷”,也允许自己 “偶尔想躺”,不用因 “某段时间卷了” 而自责 “太拼”,也不用因 “某段时间躺了” 而焦虑 “落后”。比如,项目忙碌期,为了按时完成任务,适当加班 “卷” 一段时间,事后给自己放个假,补补觉、充充电;工作压力大时,允许自己 “躺” 几天,减少工作强度,调整心态后再重新投入。这种 “弹性调整” 的本质是 “接纳不完美”—— 承认自己不是 “永动机”,需要休息;也承认自己有 “上进心”,愿意为目标努力。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这种接纳能减少 “自我内耗”,让你在工作中更放松,既能在需要时 “发力”,也能在疲惫时 “休整”,保持长期的职场活力。​

  三、3 个方法:帮你找到职场 “心理平衡”,告别 “躺卷纠结”​

  实现职场心理平衡不需要 “高深的技巧”,只需从 “明确自我”“设定边界”“定期复盘” 三个方面入手,就能逐渐摆脱 “躺平与内卷” 的纠结,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。​

  1.“自我定位法”—— 明确 “你想要什么”​

  很多人纠结 “躺还是卷”,本质是 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”。“自我定位法” 能帮助你理清思路,明确职业目标与生活需求。具体做法是:找一张纸,写下两个问题的答案 ——“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?”(比如 “3 年内成为部门骨干”“5 年内实现财务自由”“长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”)和 “我的生活需求是什么?”(比如 “每天有时间陪伴家人”“每周能有一天休息”“不想因工作影响健康”)。写完后,根据这两个答案,划掉 “与目标无关的内卷行为”(比如 “为了比同事加班久而熬夜”“考对职业目标没用的证书”),也划掉 “影响目标的躺平行为”(比如 “因敷衍工作错过晋升机会”“放弃学习新技能导致能力落后”)。这个过程能让你清晰地知道 “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”,减少因 “他人标准” 引发的纠结,在工作中更有方向感。​

  2.“边界设定法”—— 守住 “你的心理与时间底线”​

  职场失衡的重要原因是 “没有边界”—— 要么被工作占据所有时间(内卷),要么让工作随意侵占生活(躺平)。“边界设定法” 能帮助你守住心理与时间底线,避免过度消耗。时间边界上,设定 “固定的工作时间”,比如 “每天 9 点到 18 点工作,18 点后不处理非紧急工作”,除非特殊情况(如项目紧急),否则不轻易打破;心理边界上,设定 “可接受的压力底线”,比如 “每周加班不超过 2 次”“不参与无意义的职场攀比”,当压力超过底线时,及时调整(如向领导申请减少任务、与同事沟通减少无效竞争)。设定边界不是 “拒绝努力”,而是 “保护自己”—— 让工作不会侵占生活的全部,让压力不会超出心理的承受力,从而在工作中保持平衡的心态。​

  3.“定期复盘法”—— 及时调整 “你的节奏”​

  职场状态会随着时间变化,定期复盘能帮助你及时发现 “失衡信号”,调整工作节奏。具体做法是:每周日晚上花 30 分钟,复盘本周的职场状态 ——“这周有没有过度内卷?”(比如 “是否经常加班到很晚,身体感到疲惫”“是否因攀比而焦虑”)“这周有没有过度躺平?”(比如 “是否敷衍工作,有任务没完成”“是否放弃了该学习的技能”)“这周的工作是否离目标更近了?”“这周的生活是否满足了需求?”。根据复盘结果,调整下周的计划:如果过度内卷,下周就减少加班,增加休息时间;如果过度躺平,下周就设定小目标,主动推进工作;如果节奏刚好,就继续保持。这种定期复盘能让你始终处于 “动态平衡” 的状态,不会因长期忽视而陷入 “躺或卷” 的极端,始终保持职场的健康发展。​

  职场不是 “战场”,不需要 “非赢即输”;也不是 “温室”,不需要 “一味逃避”。真正成熟的职场态度,不是在 “躺平” 与 “内卷” 之间选边站,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 “心理平衡”—— 既能为目标努力,又不被压力裹挟;既能实现职业价值,又能享受生活美好。当你找到这种平衡,就会发现:工作不再是 “负担”,而是 “实现自我的途径”;职场不再是 “困境”,而是 “成长的土壤”。这种平衡,才是职场长久发展的真正底气。
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

24小时健康咨询热线:0351-6999992

就诊地址:太原市杏花岭区府西街54号(杏花岭店)

就诊地址:太原市小店区晋阳街北美金棕榈8-1-2201号(晋阳街店)

版权所有:太原青少年心理咨询医院_太原比较好的心理医院-太原科大心理咨询中心

HTML网站地图 XML网站地图